|
【佛山陶瓷网】从地产跨界而来,碧桂园如何实现机器人的“从0到1”? |
【yangguoqiang】2019-3-3发表: 从地产跨界而来,碧桂园如何实现机器人的“从0到1”? 顺德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实验中心。南方网全媒体记者戴嘉信摄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里,长满绿植的碧桂园总部大楼格外引人注目。2月28日,被誉为近年佛山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投产——佛山2019年上 从地产跨界而来,碧桂园如何实现机器人的“从0到1”?顺德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实验中心。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戴嘉信 摄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里,长满绿植的碧桂园总部大楼格外引人注目。2月28日,被誉为近年佛山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投产——佛山2019年上半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选址在距离碧桂园总部800米外的一片厂房上,那里正是碧桂园投资的顺德机器人谷所在地。 顺德机器人谷于佛山产业发展的分量之重,不言而喻,而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对机器人项目的重视之深,在其内部无人不知。 一名碧桂园产城项目的高管曾笑称:“在内部,就算是项目汇报,所有人都知道要主动让步给机器人谷。”而在外,机器人项目几乎是杨国强近期开会必谈,被他公开列为与地产、农业并列的三大重点之一,甚至称为“未来强大竞争力的源泉”。 人们都在好奇这家房地产企业准备如何打造机器人项目,而杨国强对于首批“碧桂园造”机器人的公开亮相,也启动了倒计时。“首批建筑机器人最快今年底将在工地上使用。” 此时距碧桂园集团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公司(下称“博智林”)成立仅过去8个月。那么在过去8个月里,杨国强如何为他的机器人帝国“打根基”?从地产跨界而来的碧桂园,又将如何实现机器人的“从0到1”? 速度为王 “今年建筑机器人预计产量在1000台以上” 碧桂园在机器人项目上的“快”是有目共睹的。 在一块被四面墙围起的空间内,三台机器人正协作开展地砖铺贴工作。一台机器人负责做砂浆粘合剂的铺贴,中间的机器人则忙于拖运物料,还有一台机器人则在进行安装。这是博智林坐落于顺德北滘南平路的实验中心,也正是顺德机器人谷的所在地。 2月26日,南方日报记者跟随顺德区政协委员一起走进该项目参观,发现以建筑机器人为例,在车间内多款对应不同建筑工种的机器人已在测试优化阶段。一位曾经对项目心存疑虑的顺德区政协委员在参观后感叹道:“项目进展居然这么快。” 要知道,8个月前,这片土地上还只是一些低端制造业的小作坊,在改造后才成为了机器人谷的实验中心。而直到去年9月30日,博智林机器人团队才正式进驻该实验中心。 “快”向来是碧桂园的特点,尤其在杨国强最为看重的建筑机器人与机器人餐厅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今年1月21日,在碧桂园集团举行的2019年度会议上,杨国强已对项目进度提出了要求。他表示:“希望10个月后能在很多地方用机器人做建筑。我们已经在安排生产适合机器人使用的铝膜、顶架、爬架、墙板。对这个事,我现在充满了期待。” “建筑机器人在研的机器人形态有20多种。”碧桂园集团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智能技术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兼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梁衍学表示,目前建筑机器人中有6款产品在工地上进行测试,在测试后预计最快6月会进入工地实地验证。 他表示,机器人餐厅在内部已经处于试营业状态。“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建筑机器人预计产量在1000台以上,机器人餐厅在上半年则肯定会完成中餐和快餐的研发。”梁衍学说。 “项目进度非常快,机器人餐厅从无到有,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一名博智林的员工说。 这种速度的背后,则是内部员工的频繁加班。上述博智林员工表示,机器人餐厅的研发团队常常都处于加班状态。“有一个月,我们基本是每天凌晨一两点才下班。” 而早前春节期间,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副总裁朱剑敏带领员工坚守在实验中心加班建设,目的正是为了实现在4月份完成实验中心的交付使用。 博士战略 “让博士的智慧聚集成林” “我们原来不是做这行的,所以需要很努力,一天天地招人才。”杨国强说。 这也是支撑博智林快速发展的战略之一,即碧桂园近年倡导的博士战略。 “我们之所以起名为博智林,就是寓意让博士的智慧聚集成林。即利用博士的智慧推动机器人和高科技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公司是依靠人才来驱动发展的。”博智林机器人总裁沈岗在此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曾如此说,而沈岗本人正是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工学博士。 “从去年8月我到博智林机器人餐厅部门工作至今,员工人数已经增长了3倍,而且很多都是博士。”一名博智林员工说。 “我们目前有将近900人,研发人员的博士比例高达30%左右,而硕士占比更是在50%以上。”梁衍学说。 这些博士人才是博智林开展自主研发的重要支撑。梁衍学表示,博智林对于建筑机器人是全链条式的研发,包含了机器人的本体与控制器等。与一般工业机器人不同,建筑机器人面临的工作场景更为复杂,对机器人提出的挑战和要求都更大,所以最为核心的并非机器人本体,而是控制器。 “但这样的控制器要求手脚并用,目前尚处于空白,这要求我们必须自主研发。”梁衍学说。 为了加快技术的研发,在谋划“博士成林”的同时,博智林也积极谋划“大学成林”。 去年9月,博智林与西湖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在顺德机器人谷设立联合研究院,并在全球范围内招聘200名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2018年12月,清华大学与碧桂园集团在广东佛山顺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当天,清华大学—博智林机器人联合研究院正式揭牌。 2019年1月,东北大学与佛山市、顺德区签署合作协议,选址广东顺德机器人谷建设研究生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双方将围绕机器人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自动化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智能制造等学科方向的硕士、博士人才培养。 2019年2月,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与香港科技大学在顺德(香港)投资环境推介会上宣布,将共建“香港科技大学—博智林联合研究院”。双方表示,希望利用香港科技大学的前沿窗口作用,整合粤港澳湾区一流校企的人才及学术资源,为机器人谷源源不断地提供优势科技资源。 实际上,博智林的大学“朋友圈”还远远不止这些。 南方日报记者日前走访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时获悉,目前该公司已经与国内外18所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沈岗早前接受记者专访时就曾披露,公司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高校以及中科院、宁波市智能制造研究院均基本达成合作意向。 剑指第一 博智林员工:一周见杨国强7次 如此大规模的产学研合作背后,源于杨国强对该项目的高度重视。 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杨国强近期的演讲中,必提机器人。 去年12月10日,杨国强发表了“这个世界会给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开绿灯”的演讲,据碧桂园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显示,在当天一个多小时演讲中,杨国强提了近40次“机器人”。在演讲中,杨国强表示:“我们现在成立博智林,主要还是全力以赴在机器人建房子这个领域。” 到了今年1月21日,碧桂园的2019年度会议上,杨国强更是明确提出了未来的三个重点正是地产、农业与机器人。 他在发言中强调,“如果我们有足够优秀的人把建筑机器人做出来,我们会成为最先进的房地产公司,我们现在要朝着一个高科技企业去做。”“我们要迎接‘机器人建房子’的到来,只是时间的问题,绝对要做出来,这是我们未来强大竞争力的源泉。” 而为了“未来强大竞争力的源泉”,杨国强也频频投身机器人项目中。 “基本上一个星期可以在博智林见到杨国强七次。”上述员工表示,杨国强本人经常到博智林公司内进行视察,以机器人餐厅为例,细致到餐具的款式,杨国强都会参与并提供建议。 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曾表示,针对机器人餐厅的餐桌桌腿市面价格高且质量不好的问题,杨国强干脆自己琢磨设计,经过六七次反复修改,最终让产品实现牢固耐用且实惠。 实际上,杨国强对于机器人的在意,早在30年前就埋下了种子。 早在30年前,杨国强曾到日本的神户钢铁厂。在一个轴承厂房中,仅有两名管理人员在现场管理,但是所有钢筋切割、打磨到做成轴承出来,1万多个产品没有一个缺陷。杨国强至今还印象深刻,直到今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中,他还曾对员工表示,“我到现在还记得他们工厂只有900人,但产能比我们沈2万人的工厂还要大10倍。” 在2月28日的活动上,杨国强也坦言,虽然科技进步了几十年,但这么多年来都并未对建筑行业产生多大的改变。“现在工地上工人的平均年龄到了50岁,接下来年轻人已经不愿意从事这一辛苦的行业。随着人口红利越来越小,会有更多机器人出现。” 有意思的是,在创办博智林时,杨国强找到了曾在全球占有率最高的日本机器人企业——发那科担任研发要职的沈岗,第一句话说的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强的机器人公司?”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叶洁纯 罗湛贤 (【yangguoqiang】更新:2019/3/3 17:11:10)
|